第二个月陆旭阳回来了,穿着锦衣玉袍,面红齿白,身边还跟了几个商人。 临安没有这样的人,一见陆旭阳风光无两地回来了,不少人都放下了农活来看。 陆旭阳见大伙聚集了,就指着旁边的商人喊:“这些人是来收草药的,三两一株,以后临安的大家都不用过苦日子了。” 大伙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有气无力喊了一句:“大家都是糙人,哪里认得草药。” 有个商人笑眯眯的指着他手里的草说道:“你手里的就是。” 那人惊奇,“这不过是我土里的杂草而已。” 商人笑着摇头,“并非如此,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草药,能驱蚊虫,能卖三两一株。” 那人连忙把抓着草的手松了,“你可别骗我,这地里可到处都是。” 陆旭阳补充:“临安不光是地里,山里也都是,大家尽管带来,他们都收。” 围着的人一下子散了,都跑回去地里拔草。 后来,临安城的第一苦——“穷”便自此消失。 临安城成了有名的草药之城,人人吃饱喝足,过上了好日子。 但其他两苦便也同时发力了,气候让人年年生病,城中咳嗽声绵年不断。 而山林则让人采草药成了问题,临安高山起伏,全是大树,没人敢在这种气候在山上过夜,不仅会冻死,还会迷路饿死。 但爬山也需要时间,不过夜采不到有些草药。 而山脚的草药也越来越少,临安再次出了问题。 陆旭阳走后的第二年,城里出了个力拔山兮的少年。 其父母上山采药一夜未归,大家都议论纷纷上官寞的父母恐怕生死难料。 上官寞没说话,在后院磨了一日的刀,第二天背着一包干粮出发了。 邻居知道他是去救人,但也知道这去也是生死难料,就站在院子里劝他。 “孩子啊,你穿着这么单薄,去山上也只能送死啊。现在这天看着风和日丽的,等到了夜里这风就是刮人骨头的刀,能疼死你。而且山中全是树,你喊人也听不见,看人也看不见,你怎么找!” 上官寞神色没变,他放下了手里的刀,然后沉默着走向旁边的一颗大树。 他两腿分立而战,然后双手分别横在腰侧,紧握成拳头闭上了眼睛。 随后只听一声大喝,那拳头便如猛虎狩猎,拳风如刀,直接轰在了大树树干上。 邻居目瞪口呆,还以为这孩子傻了,赶紧拿了一块布跑过来把上官寞的拳头放在掌心里看了看,“你这孩子怎么回事……” 她话没说完,树干在她旁边发出了裂开的声音。 最后那十几丈高的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颤抖着,缓缓倒下了。 当着她的面,只能仰头观看的树“轰”的一下倒在了地上。 砸起了一地的灰尘。 上官寞把拳头抽了出来,“我没受伤,谢谢林姨,我现在要去救我父母了。” 邻居嘴巴张的老大,“一棵棵树这么砸过去?” 上官寞摇头,他捡起了地上的锋利砍刀,“拿刀砍,只要砍光了,就能看到我父母了,他们就也能听到我声音了。” 第161章 病城 邻居虽然惊讶于上官寞的神力,但心里还是不相信。 她喊了自家丈夫跟着上官寞,担心对方出意外。 但上官寞走了以后,便能听到山的那边传来了树木倒塌的声音,还能看到灰尘飞扬。 这声音还有灰尘日日夜夜不断,将那片天空都染了颜色,已经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 就这样持续了一周,邻居的丈夫遭不住回来了。 回来后,他就灌了一桶水下肚,喝饱后便满脸惊惧道:“那孩子的力气堪比鬼神啊,那里的树都是长了百多年的,四五个人才抱的过来,他三刀就给砍倒了。” “不仅如此,还能砍好多个,胳膊也不见酸。太吓人了!” 这样的话很快传遍了周围,都说上官寞是关公在世,将来是能舞大刀的。 上官寞就这样砍了一个多月,砍到最后虎口破裂,成了一个野人,砍光了山上的树,终于找到了他的父母。 等见到面的那一刻,上官寞就直接晕倒了,手臂都软趴趴的像是没了骨头。 后来养了一年的病,双臂才慢慢恢复过来。 等恢复好后,父母就带着上官寞去上京考武状元去了,临城的山因为上官寞的举动已经人人可去,即便气候差了些,但已经没有生命之忧。 虽然上官寞的力气骇人,但是等上官寞要走的那天排了好几里远相送。 没人怀疑上官寞能不能考上武状元。 如果上官寞当不了,那就是危言耸听! 上官寞走后,临安城只剩下了一苦——气候差。 高山已经不构成威胁,临安的人变开始培育起了草药。 毕竟这吃老本吃到最后就是一无所有,没有人想再回去过以前的苦日子。 但这气候变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麻烦。 临安的气候不像别的地方可以春秋两收,这里的四季甚至能在一天之内更迭。 清晨微风和煦,上午艳阳高照,下午凉爽瑟缩,晚上疾风骤雨。 田里面的青菜等等粗糙,尚且还能活下来。 但是这草药娇嫩,整整两年,没人养活一株。 临安的所有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草药一点点变少,一种要回到过去穷苦生活的恐慌在人群之中蔓延。 没有人能经得住这样的等待,就仿佛在等着死亡。 开始有人搬离临安,哪怕是不再以卖草药为生,却好歹也能过活。 后来华慕南出现了,他不过十四岁,却个子高挑,一出现就拿了一株自己养成功的草药。 他掏出了厚厚的三本书,这里面记载着这两年里的气候变化,还记载了所有草药的成活环境。 具体到水的用量,日照多少,清清楚楚。 华慕南把这三本书无条件交到了书社抄了很多份送到了临安百姓的手里,书社问他要不要钱的时候,华慕南腼腆一笑,“我小的时候家里苦,我取得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乡里乡亲都帮了我很多,这是我能做的绵薄之力。” 他这一举动救了临安城,后来华慕南提出要进京赶考的时候,也是十里相迎。 临安城从此再无后患之忧,成了有名的草药之城,并且日渐富庶。 而这三个从临安城出生的大人物们也在京中相遇,每个人都考到了功名。 他们成为了临安城的英雄,在临安城的一座庙里,有这三个人的泥像,日日有人供奉。 临安城的百姓朴实记恩,哪怕再忙,只要家里有喜事,都要去庙里烧香捐香火钱。 他们实打实的记住了这三人的恩情,并心存感恩。 陆旭阳是当中年纪最大的,年纪轻轻便当朝为官,三十就高居丞相之位。当时刚刚当上丞相,皇上便下了一道难题给他。 说是有一个地方爆发了疫病灾情,命令陆旭阳要在一周之内将疫病控制在城内,并尽量将疫病在城内解决。 皇上没说是哪里,陆旭阳也没问,他才当上宰相,需要这一仗来铺垫自己的地位。 皇上指派的车马带着陆旭阳朝着未知的远方相去,临走前,皇上告诉陆旭阳,“还有两个人会帮助你,他们不日就到,朕希望你们可以好好相处,成为朕的左膀右臂。” 陆旭阳一礼到底,“臣谨遵皇上之言。” 车马行了四天,最后路越走越熟悉,等陆旭阳再醒来时,就看见了熟悉的城门。 那辉煌的城墙上挂着精致的牌匾,上面写着——临安城。 这个富庶的都城在几日之内便变成了一座只有痛哭声还有哀嚎声的病城。 陆旭阳停在外面的时候,还能听到里面有人在不停咳嗽。 他等了很久,没有等到临安的县令。 最后在外面受了好几天,等到了一个从狗洞里爬出来的孩子,那孩子白白净净,没有一丝病容。 陆旭阳找人把他捆了起来观察了一天,确认孩子没有感染后便问了情况。 那孩子吓得直哭,最后抽噎着说了城里的情况。 临安城里面现在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县令也染了病,大家都在家里呆着,没人敢出去。 也没人知道谁生病了谁没生病。 只知道有些院子咳嗽了好几天,然后突然就安静了,再过了几天就臭了。 孩子是出来找大夫的,说这段时间临安的大夫都找不到了。 陆旭阳想了一会儿,最后让人把孩子赶回了狗洞里,让孩子回去。 孩子哭着问他,“我要去找大夫,你为什么不让我去找大夫。” 陆旭阳说:“我就是大夫,等过两天,临安城就得救了。” 孩子让陆旭阳拉钩,陆旭阳伸出了小拇指,他笑,“到时候临安城整座城市都会好的。” 孩子见他拉了钩才放心离开。 等看着孩子走了以后,陆旭阳拿出手帕擦了擦手指,然后喊来了侍卫,“绕着城墙放草垛吧,整座临安城估计都出事了,只能烧了来控制。” 侍卫听愣了没敢动。 不远处响起了马蹄声,陆旭阳看过去,是上官寞和华慕南。 等人下来后,陆旭阳介绍了情况也说了自己的决定。 上官寞蹙眉,最后沉声,“随你。” 第162章 我要进去 华慕南想都不想直接拒绝:“那孩子说了,现在所有人都关着门,说明他们自己也在控制,说不定还有人活着、还不少,怎么能说烧就烧。” 陆旭阳耐心解释:“孩子的话不可信,而且你仔细听,这城里可有还有正常人的迹象,全是咳嗽声。” 面前的人是当朝最大的官,丞相,华慕南哪里有可以辩驳的能力。 他咬牙,“我可以进去看看,如果有活人是不是就可以不烧了?” 上官寞先皱了眉,“里面什么情况都不知道,你进去是送死。” 华慕南:“可是不进去就更什么都不知道。” 他冷冷抬眸,直视上官寞,眸光锐利如刀。 “我们三个都是从这里出身,这里是根,更有看着我们从小长大的相亲,你们难道连进去看一眼都不愿意吗?” 最后这几句打的是感情牌,只要这两个人说一句不,估计都要被诟病几句忘本的东西。 所以当华慕南说完后,陆旭阳沉默了没说话。 上官寞不爱转脑子,他眉头缓缓松开,随后将手上抓着的大刀一举,“唰”的就靠在了肩膀上,掀起了破风声。 华慕南的碎发被扬起,露出了一双坚定的眼睛。 看着这双眼睛,上官寞歪了歪头,然后看向陆旭阳,“我和这个小子进去看一眼,丞相可以在外面等着。” 华慕南听到这个答案心里松了一口气,转而也看向陆旭阳行礼说了同样的话。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7 首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