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一来乐临就显得脾气不大好,但每每发作也不是无事生非。好比说,她有一个院子的下人,但做不到冬天时时有热茶,而叔公却有,这就是不对,是拿小孩儿不吃劲;吃到一次不喜欢的菜没关系,说过之后又吃到一次算下人不上心,第二次再来说是故意总没跑了;再说到衣裳,她已经接受了旁人给她准备的再怎么都比不上娘亲选的熨帖好看,稍微有点丑的也能接受。今日叔公寿宴,顾衍誉不喜许妈妈给她拿的这件大红大绿的破烂玩意儿,但想了想还是没有发作,不过她不知道这衣裳背后还写了个“寿”字,跟其他几个族中小破孩儿站在一起,能拼成一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顾衍誉觉察这个缺心眼主意的一瞬间炸了毛。她是顾氏本家的后代,可不是什么给陌生老头取乐的玩意儿。 想讨好顾氏宗族能做主的人可以,但不该把心思动到她头上。顾衍誉厌烦极了,又隐隐觉得,到底是生辰,那老头跟她没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没想好该点把火还是不点,只是拎着那件外袍出去了,独自不开心。 吴三思诧异:“你这个年纪就会想到这些?有人教过你怎么区别‘拿小孩儿逗个乐子’和‘有意埋汰人’吗?” 顾衍誉像看傻子那样看他,而后她那点小孩儿的傲气没了,神情些许低落,声音也变得小小的:“我又不是没被人喜欢过。” 她当然分得清真心和假意,哪怕是对小孩儿的。说完她闭口不言了,如果她还拥有这些爱,大概也不会被丢到这里。 吴三思想了想,给她出了个主意:“我教你怎么不破坏这个寿宴,也叫那婆子长长记性,给你出口气。” 顾衍誉去告诉许妈妈,她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许妈妈自己穿上这件背后写着“寿”的小孩儿衣裳去跳舞,第二个选择是顾衍誉当着所有人的面把那件外袍点着在寿宴上放把火,说是她教的。 不用说,许妈妈自己选了前者。那小孩儿衣服她根本穿不上,硬塞进去的模样非常可笑,逗得所有人都乐了。 顾衍誉站在吴三思身边,冷冷看着这里热闹的一切,她觉得可笑,但乐不出来。 那宴席结束,吴三思把她带到一边,打量她一番之后,慢慢悠悠开口:“他们想要小孩儿听话,懂事好带。你今日力不如人,父兄也不在跟前。若性子和婉一点,可能会好过许多。” 顾衍誉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他,语气脆生生地:“我不要。” 她在家时被教得很好,心里清楚嘴皮子也利落,是顾禹柏教出来的小人精:“他们拿了顾家的银钱,吃着顾家的好处,如果做到本分以上,我该敬人三分。如果本分都做不到,我一个主人还要去讨好才换来他们对我好,天底下哪有这样憋屈的道理。世界上有知恩图报的人,也有好赖不分的人,我爹以前说过,这种人无非是'不怕就不敬'。我性格温顺也换不来好,只会招来他们越发会恶心人。” 实际吴三思觉得这话没错,却也不至如此,这种宗族制度下,她是本家血脉,又是嫡子,地位不言自明,没人敢真的做到什么程度。不过是看孩子小,想顺手拿捏一下,满足满足长辈作派,谁知道捏到个刺猬,那些大人也拎不清,没有早早放弃这个揉搓幼童的念头,还总想给自己找回排场,那只会激起顾衍誉更激烈的反抗。 不过后来吴三思明白了,顾衍誉知道自己是女孩儿,有这个秘密在,她心里天然揣了一分怕,对所有人的防备都要更甚三分。 吴三思道:“事实是你如今势不如人又不想吃亏,就打算这么一直斗下去,不高兴了就放把火么?” 顾衍誉有点孩子气地“哼”了一声,倒很坦荡:“别的我也不会。” 吴三思笑了一声,蹲下来认真打量这小孩儿。太尉府上的事他隐约听过一些,知道顾禹柏在夫人走后性情大变。观眼前这孩子,格外伶俐是真,除去她天赋极佳,开蒙时得到的教育大概也不是一般的好,看起来也是被父母捧在手里长大的。眼下就这样被丢在顾家祖宅里,实在是可怜又可惜。 顾衍誉带着些赌气意味回看他:“你笑什么?我爹说什么,别人会信他、服他。可我长得还没那些人屁股高,谁会真的信服我?我最多只能叫他们不敢惹我。” 吴三思对她伸出手:“那你叫我一声师父,我告诉你该怎么做。” 顾衍誉瞬间眼睛亮了亮,而后倨傲地背起自己的手,小大人似的哼哼着往旁边走了两步。 吴三思:“怎么?我刚刚教你那一手不好用吗?” 顾衍誉扭头来,眼神挑剔:“我只是不想破坏那老头的寿宴,不是不烦他。你只小惩大诫了许妈妈,可见也是个欺怂怕恶的,有点小聪明,未见得有大本事。” 吴三思这回哈哈大笑起来,他也不兜圈子了,直接拎着顾衍誉把她抱起来:“说了你还差点势。为师先教你怎么从你父亲那儿给你诓一队卫兵回来,往后你才好放心地横着走。” 吴三思的出现,和顾衍誉骨子里不愿被人支配的本能,使她用尽办法要让父亲再想起自己,给自己再找到一个位置。很小的时候她就明白,顾禹柏拥有一种美丽而令人醉心的东西,叫做权力。幼年的顾衍誉没有那种东西,但只要她努力一点,借来顾禹柏一点势头,甚至可在乐临横着走,那大概就是权力的余香。 十三岁被接来陵阳的那一天,她告诉自己,再也不要回到那个幽深的祖宅里去,她要让自己可支配的部分变得更多。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确实管着顾家的很多人了,也掌握顾家的很多秘密,却依然不得自由。 权力依然是顾太尉的东西,是她爹拥有的一切,是顾禹柏的“顾”,不是顾衍誉的“顾”。
第24章 好久没见公子这样笑过了 顾衍誉觉得吴三思给她递消息是无用之举,她不过是想保个好官下来都得藏头露尾的人。吃着顾家的米粮,用着顾家的银钱,往直白了说,也就是顾禹柏的一只走狗。吴三思怎么还能寄予她什么期望呢? 秦绝的话打断她的沉思:“对了,还有两盆杜鹃,他让我带来给你。” “杜鹃?眼下什么季节,还能赏杜鹃?” “说让你好好养着,来年看花。” “哪儿呢?”她问。 秦绝还真是个实心人:“阳朔兄弟看我赶着办事,先让我留在戴府里,我这就去拿。” “……”顾衍誉歪着头,凉凉地凝视他,没说话,希望秦绝自己能有所领悟。 秦绝竟没觉出什么不对,睁着他天真纯洁的大眼睛跟顾衍誉对看。顾衍誉闭了闭眼,半晌,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那么一句:“……里面要是有什么关键的东西没了,我把你埋了。” 秦绝觉得这位人可能是个好人,就是精神状态过于紧绷,因而诚恳地宽慰对方:“盆里就是植物和一点种花的土,没了我再给你挖点儿。” 顾衍誉已经在崩溃之后获得了冷静:“别以为我不会杀了你。” 她今天不能再跟秦绝说话了,她迫切需要回去躺到嘉艾怀里,让对方给她喂点甜汤,再揉揉脑袋。 而戴珺出了聚贤阁之后,看起来心情大好。 因为他也得到了来自淮山的消息。 戴文嵩原准备让人把谢为良先轻判了放出来,因他确乎行贿了一个钦差,但贴上自己棺材本连哄带劝,把大麻烦送走,这又错在哪里了呢?只是这茬被捅在明面上,怎么也要小惩大诫,不然过不去。结果就有那么正好,来了一个歌女为谢大人鸣冤,她把谢大人如何为自己主持正义,如何得罪那位攀咬他的官员说得真像那么回事,连关键证据都齐全,一切做得真真儿的。这回别说当地主审官,戴文嵩也困惑了。 谢大人自己知道没有这回事,但在牢里没人跟他通气,只以为是戴大学士为救他的灵活手段,也没否认,就这么顺顺当当被放了出来。 他本人豁达,不怎么在意掏空自己口袋喂饱大贪官还要被关一关这件事,留得一条命出来,第二天就接着去府衙公干了。戴文嵩有意让人去安抚他,谢为良倒想得开,把自己的墓志铭都写好了,托人转交给戴大人,说若有朝一日他死在任上,就照这个给他立一牌位。 说他上任那天就知道在淮山为官有千难万险,但他是个在淮山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没有别的志向,只希望这里的人都能吃饱饭。让戴大人不必担心他心志是否更改,他有一口气进出,就在淮山当一天父母官。戴文嵩把那墓志铭展开,名姓都没有,只有五个字——淮山一老翁。 阳朔说:“谢大人被放回家之后,那少帮主派去的江湖人假意晕倒在他家门口,被谢大人所救,江湖人说要报恩,硬是留在了谢家给他当随从。” “什么样的江湖人?” “青帮的一个坛主,叫苗驰。”他语气里带点疑惑,被戴珺捕捉到了。 “怎么,这人有什么可疑行径么?” 那真是……相当可疑。青帮行事作风如出一辙,顾衍誉是从秦绝口中听了整个故事版本,秦绝没有觉出哪些细节不对,自然也就没给顾衍誉知道。而阳朔是从寻常人视角转述了这个故事,何止不对,简直太日他哥地蹊跷了。 说那苗驰晕倒在谢大人门口,颤巍巍跟他说家乡遭了饥荒。谢大人也是个胆大的,一听就知道事有蹊跷,决定将计就计,先把人拖回去再说。蹊跷在哪儿呢?那饿到“柔弱不能自理”的苗驰兄弟,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看起来比牛还健硕,壮得像一座小山。 戴珺:“……” 且说那枯瘦的谢大人把人往自己家拖,拖了大半天,也没挪动多远,双方都以为这一计就要坏在这里。最后苗驰只能睁开眼,自己“虚弱地”走进了谢大人的家。 戴珺的表情看起来有点复杂。 然后谢大人等着他什么时候来对自己下杀手,他有此程度的淡定全因这“杀手”看起来也不大聪明,谢为良偷偷给府衙的人报了信,把短刀插在自己的靴子里,决定搏一搏,好问出幕后之人是谁。没想到当夜来了五个杀手,皆以黑巾覆面。却不是苗驰同伙,反而被苗驰一个人就制住了。谢大人要出门看个究竟,苗驰还怕吓着他似的,堵了他的门让他别出来,说自己逮了只山鸡在杀。 饶是戴珺向来冷静淡泊,此刻已经有点绷不住了。 苗驰一人杀了三个,还有两个逃了,有青帮其他兄弟去追。苗兄弟杀完人把院子冲洗干净了,保证谢大人这书生出门连血都见不到,这才叫他出来。 戴珺沉默了半晌,似乎不怎么愿意给出这句评价:“身手倒是……很不错。”至于脑子,不提也罢。而后问:“我们的人也跟过去了么?” “嗯!”阳朔想了想还是说,“不过……燕山一过,就要到乐临了。这些人是不是……”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09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