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连王牵着王后的纤细柔荑轻轻摩挲:“你是说……” 王后:“妾是指大周那位陛下。” 乌连王倒不否认:“先前的确是本王小看他了,能让北狄人低头,还算有点本事。” 王后掩唇笑了几声:“那位陛下的主意可不止打在北狄人身上,在您身上她也打了不少。” 乌连王:“哦?” 王后笑着从床旁的檀木柜中取出一只木盒递给乌连王。 “这是今早那位陛下派人送来给您的。” 乌连王好奇地打开盒子,看了眼里头装的东西。 “丝绸、茶叶、香料?” 王后:“这些都是产自大周的好货,大周与乌连不合长达百年,从前不通商贸,想要这些东西只能辗转从北狄人手中高价购得。” “北狄人从大周低价买入,却翻好几倍买给咱们乌连,这暴利可都让北狄人吃了。与其让北狄人在中间得好处,不如直接从大周交易。” 这几年乌连与大周之间关系逐渐缓和,乌连王也不是没想过要跟大周跟近一步,只是差一个契机。 互通商贸对乌连和大周彼此都有好处。 如今大周皇帝主动提及,乌连王自然也愿意顺水推舟。 不过…… 乌连王看了眼躺在怀里的王后:“你倒是愿意替大周皇帝吹枕边风。” “妾刚到大周,那位陛下就派人送来了京城顶好的胭脂和首饰。”王后娇笑几声,抬指戳了戳乌连王胸口,“他可比大王你懂女人心。” 乌连王醋意横生,轻哼了声,捉着王后的脚踝,拖进床帐,誓要让王后明白谁更懂她的心。 又是一番操劳过后,王后昏沉沉地靠在乌连王怀里,半梦半醒间,耳边传来乌连王疑惑的声音。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他仍在纠结。 “所以,大周人最讨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王后:“……” * 深夜,皇城的殿阁楼宇矗立在静谧月色之下,紫宸殿后堂,烛火通明,镂雕木窗敞着,吹进丝丝缕缕混着青草气息的清风。 赵锦繁坐在书案前,一手拨着算盘珠子,一手在宣纸上记录。 从北狄那坑来黄金三万两,还有宝石、黄金、矿石等,再加上与乌连互通商贸后,每年还能多进账一笔…… 算来算去,国库还是十分空虚。 她那早死的亲爹怎么就留了这么大一个窟窿让她填! 赵锦繁叹了口气。 上哪再去搞钱才好呢?
第22章 大朝会前夕,赵锦繁与北狄王萧衍在含元殿立契。 北狄王萧衍承诺,二十年内只要他还是北狄的王上,就绝不犯大周一寸土地,并以大周为万邦之首敬之。 赵锦繁以大周国君的身份接受北狄的诚意,并允诺与北狄互为友邦,竭诚相交,绝不 插手干预北狄内政。 原本赵锦繁是提出可以借兵给萧衍肃清内政的。 不过萧衍拒绝了。 他生来一身傲骨,自己的仇不需要他人插手,他北狄的家务事也轮不到别国来管。 赵锦繁自然尊重他的想法。 “你早就知道会这样了吧?”萧衍对赵锦繁道,“不费一兵一卒空手套白狼,你是本王平生见过最有意思的敌人。” 赵锦繁回道:“王上也是朕见过最有风度的对手。” 她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空手套白狼”,究其根本是因为当下北狄和大周国力,谁也奈何不了谁罢了。 北狄虽日益强大,但还没有强到能无视大周的地步,大周虽日渐衰微,但尚有一搏之力。 萧衍手上拿着契书:“二十年,足够本王肃清内政,强国富兵,继续壮大北狄,届时你大周只会是我北狄的囊中之物。” “二十年后,我大周只会是你仰望的存在。不容人欺,不容人践踏。锦绣山河,国富民安,繁华盛世,万邦来朝,我会让他是这四海八方最好的国土。” 赵锦繁丝毫不在他跟前掩饰自己的野心。 萧衍与她对立而站,笑道:“若非立场不同,也许你我会是朋友。” 赵锦繁:“没有永远的敌人,二十年后的事尚且未知,现下北狄与大周既为友邦,你我就是朋友。” 萧衍不拘小节,应了声:“好。” 赵锦繁挑眉:“那么北狄王愿不愿意再帮你的朋友一个小忙。” 萧衍:“……”他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这家伙可真是满身心眼子,处处给人挖坑,现在断交还来得及吗? * 北狄在诸国大宴上献诚一事很快传遍了京城。 京城上下欢呼一片,百姓自发组织灯会庆典,连欢三日。朝廷解了宵禁,到了夜里,灯火如昼,人头攒动,吉庆的鼓声响彻京城街头。 赵锦繁站在城楼高处,自上而下远望,入目是万家灯火,脚下山河,浩荡辽阔,承载着千万人的期许,一眼望不见尽头。 庆典过后,皇城门前的布告栏上,贴出一张解罪书。 这张解罪书是北狄王进献给大周的第三封契书。 百姓们纷纷上前去看。 “这上头说的什么?” “说的是北狄现已查明,关于大周使者王盛在北狄犯有通奸罪一事,乃不实指责。” “王盛在出使北狄的十余年间,不辞辛劳,不畏艰苦,现使其荣归故里。” 百姓们唏嘘不已。 当初听闻北狄人在大殿上辱其有罪,谁不是义愤填膺,虽说陛下当场驳斥了北狄人,可细想起来犹觉心寒。 好好一位忠臣,为大国舍小家,半生风霜,结果落得如此下场。 若忠义之臣都是这种下场,往后还有几个人愿舍己报效国土? 如今使者王盛荣归故里,总算有了个好结果。 “你们看,这解罪书后还有一张告示。” “告示上写,陛下将在明日午时,亲自迎王盛回朝。” * 次日午时,百姓簇拥在长街前,看着王盛由北狄王及一众使臣亲自护送至皇城丹凤门前。 “北狄王亲自相送,可算是给足了脸面。” “谁说不是呢。” 礼部尚书张永得了赵锦繁允许,先一步来皇城门前见曾经的同僚。 张永看着王盛从北狄人的马车上下来。 先前在大殿上没仔细看,如今一瞧,从前意气风发的同僚,已是两鬓皆白。 张永眼眶微酸。 王盛先开了口:“你老了,张永,瞧瞧你脸上的皱纹。” 张永:“……”我还没嫌弃你呢! 王盛瞧见他一副吃瘪的表情,哈哈笑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礼部一起插科打诨的时光。 可是笑着笑着,眼睛就湿了。 他仔细整了整身上这身旧官袍,问张永:“帮我瞧瞧,我身上没脏的地方吧?” 张永告诉他:“没有,不脏,很干净。” “干净就好。”王盛手心握着破旧的平安符,那是他夫人临行前交给他的。 “我夫人说过,要干干净净去,干干净净回来。” 张永低头不再做声。 含元殿外,百官齐聚。连这几日称病不朝的沈谏和三年来极少露面的定国公也悉数到场。 王盛一步一步踏入广场,脑海里浮现昔年身为进士的自己身着绯红进士袍第一次进宫的画面。 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未曾改变,宫城巍峨,殿宇高耸,又似乎全变了,王盛的眼睛朝高台之上望去。 高台之上,赵锦繁正等着他。 一切都会是新的开始。 从此以后,有她在的地方,忠义不再被辜负,尊严不再被践踏。 * 王盛回朝后,并未留在礼部任职,而是去藏经阁做了秘书丞。 他希望将这十余年自己在北狄的所见所闻都记录成册,同时对藏经阁内诸多典籍中对北狄的错误描述,进行校阅订正,以供后人参考。 张永虽遗憾不能再与他共事,但他心意已决,张永也不好再多劝什么。 “藏经阁清静,远离朝廷纷争,与你共事的言书监为人板正温和,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王盛在藏书阁呆了段时日,觉得张永所言果然不假。 言怀真是个正直端方的君子,就是行事有些古怪。 大下雨的,他柜子里明明放了把罗伞,他宁可自己冒雨,也不愿弄湿那把伞,实在有些本末倒置。 王盛听其他同僚提起过。 说言怀真曾经是大周史上最年轻的大理寺卿。年纪轻轻身居要职,原本前途无量,三年多前却因故辞任,兜兜转转留在了藏经阁任闲职。 这经历倒是与如今任百官之首的沈相刚好反了反。 沈谏最开始郁郁不得志,忽有一天开了窍,自此开始平步青云。 人之际遇真是各有不同。 * 诸国使团的事告一段落。 赵锦繁难得闲下心来,搬了长椅在庭院中,躺着吹吹风,顺便挼挼前几天抢来的兔子。 这群兔子挑剔得很,吃菜不吃菜根只吃菜叶,吃草不吃老的只吃嫩的。 俗话说得好,兔随主人性,它们的前主人必定十分难搞。 春风骀荡,阳光和煦。兔子们窝在草坪上晒太阳。 庭院正中的梧桐树,亭亭如盖,绿意森森,微风轻轻一拂,枝叶沙沙细响,暖阳透过绿叶缝隙,洒下斑斓光影。 赵锦繁靠在长椅上,有些昏昏欲睡。自怀孕以来,她时常觉得困乏倦怠。 时隔几日,久违地梦见了孩子他爹。 关于他的记忆越来越清晰。 她似乎能看清一些他的样貌,比如从前他的手臂只是有形的黑影,现在逐渐能看清一些他手背青筋的纹路。 尤其是他抬手压制住她想要并拢的膝盖时。 “你在害羞吗?” 他的声音依旧很朦胧,让人分辨不清。 但很理所当然。 “不必害羞,所有地方我都看过亲过了。” 他是个很会积极探索的人,在她说不许再顶那个地方她会受不了之后,必须弄清楚到底是哪里。 “是这里吗?这里?还是这儿?哦,在这里。” 赵锦繁心里有一万句骂人的话要说,但他看上去很认真,并不像故意折腾人的样子。 仿佛个性使然,直白且纯粹。 而且他还十分注重公平。比如他细细吻完赵锦繁后,执着于得到回应:“换你亲我。” 赵锦繁照做,他还不满意。 “这样不够,我方才更用力。” “像这个样子,懂了吗?” “你再试一遍。” “不对,是这样。” “你再来。” 试了好几遍,直到她快呼吸不过来,他才勉强满意。 这次的记忆很绵长,一直进展到了结束以后。他搂她在怀意犹未尽,问她:“下次你喜欢怎样的?我可以学。”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9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