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冀州呢,要打多久?” 这个问题就不好具体判断了,因为杨秋要的不是打一场仗,而是彻底夺下冀州,覆灭袁绍团队。 那么袁绍团队也必须拿出全部的力量与昭国决战,这种事情打多久还真说不准。 不过就以昭国现在的兵卒和武器,再怎么样一年之内也行吧。 但也得看周边的人插不插手,会不会帮助袁绍。 “大概需要一年。袁绍本人能力很强,冀州又富裕,这场战能打很久。 但我昭国有精锐的武器、强壮的士兵,最后胜利者终归是我们,不用担心。” 冀州这个战场,杨秋已经完全交给张辽,吕布,秦峰他们做主了。 这么多年的实力累积下来,实在不需要杨秋本人亲自前去指挥。 有时候,当老大的也得给下面的人一些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冀州之地,杨秋只需要派人在后方调节粮草筹备,战场上具体的作战计划,这几个人完全可以自己判断。 “这次全面开战,长安之地人心纷乱,不过这群人也闹不了什么乱子。 我倒是觉得,一旦益州和冀州都打下来,恐怕他们又要再一次催你称帝了,你要做好准备。” 长安修好之后,也不是没人劝过她在长安称帝,毕竟她升职了,下面的人也才好升职。 “我还怕他们不成?这种事情没必要着急,稳扎稳打,时机合适了我自然会暗示他们。” 田冲又说了一下目前昭国的财政情况,然后说出了正在研究的银票。 “目前已经达到你的要求了,若是运用到外面,应该无人能模仿。” “那就从长安开始运行试试,你之后派人在长安建一座钱柜,先从长安开始积累经验,找出问题。” 很多事情即使能够找出别人的经验,但实际运行过程当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只能先在长安试运行。 毕竟商业的繁荣总是会带出钱柜,钱票,银票之类的东西。 至于纸币,那是完全没有考虑过的,现在说的银票也只能算作一种信用凭证,先让大家学会存钱,取钱开始。 毕竟根据后世的经验,滥发纸币这事儿没有哪个朝廷能控制得住,所以就不要太超前了。 和田冲聊完目前的财政状况之后,杨秋又去找邓容问了一下科举的结果。 在她回来的这段时间,考试刚刚结束,结果也该出来了。 当初免除丞相之位,杨秋派邓容负责修建长安,去年长安修好之后,邓容自然又升职了,现在是昭国司徒。 杨秋没有直接搬出后世的三省六部制,因为确实也不太合适。 但是之后肯定是要学习一下的,只是朝廷制度大面积的改革,现在还不是时机。 “今年的文举状元叫诸葛瑾?” 杨秋非常吃惊,因为这名字有点熟悉,但她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猜到的那个人。 邓容自然不知道诸葛瑾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淡定介绍了一下诸葛瑾的身份信息。 果然是琅琊诸葛氏,从荆州那边而来,这不就对得上了吗! 由于昭国太早平定了关中之地,并且让关中之地获得了和平安宁,所以诸葛瑾没有选择跑去江东寻找出路,而是选择了关中之地。 历史出现了一个拐弯儿。 “这人身份有问题吗?需不需要我派人去特意关注一下?” 邓容此话一出,杨秋先是摇头,最后又点头。 “不,身份应该没有问题。就是此人作为状元,到时候安排官职的时候,问问对方的意向,想办法邀请此人带着家人到长安定居。” 如今的长安,也有资格邀请天下有才之士过来定居。 若能提前把丞相招揽过来,那不就大挣一笔了吗? 不过眼下有丞相的哥哥也是意外之喜了。 毕竟诸葛家的人,直接让诸葛这个姓氏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聪明极了。 杨秋心里面打着小算盘,邓容有点没懂,但有时候下属也不需要事事都懂。 “大王,此事很好安排,之后我定会关注此事。 眼下长安人除了关注周边战争,大家也都在讨论郑公在长安太学开讲之事,这事儿就这么继续纵容下去吗?” 郑玄来长安也一个多月了,他来这里的目的,最开始大家也都能猜到,无非是想进行一场意识形态之争。 谁是真经?古文经学,今文经学,还是郑学,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站队。 郑玄很清楚,昭国这样崛起,如果再不做点什么,以后他难以施加在关西的影响力了。 到了这个地位的大儒名士,很多时候在乎的也不是什么三瓜两枣,而是自己这一门学问能不能传承千年万年,能不能留名青史。 所以郑玄对于自己未来在历史上的定位很在意。 昭国做的事情,处处与他的主张有所不同,若昭国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岂不是证明他都是错的? 所以他来昭国原本是想进行一番辩经的。 辩经赢了,自然接下来能够在关西之地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只是长安的繁华安宁超出了他的意料,长安的学风习俗也和他预想当中有所不同。 再加上关中和关东突然开战,这个时候就更不好进行辩经了。 所以郑玄改变了自己的计划,直接去了长安太学里面免费讲经。 以前郑玄在自己家乡的时候就是这样免费给人讲学,非常受人尊敬,所以他在长安也想这样开讲授课。 这种方式自然能够招揽到志同道合的徒子徒孙,一旦形成一股势力,到时候自然不能小觑。 所以邓容才问接下来到底该不该管。 “不插手,等我们昭国接下来的战争赢了,到时候再让其他人也去太学里面讲学,很多时候,事实胜于雄辩。” 郑玄此人的学问影响不了天下大局,所以杨秋从来没在这件事情上纠结过。 若是对方以后愿意留下来,那更好,直接影响天下读书人。 安排完长安的事情之后,杨秋马上前往弘农郡去看看函谷关的情况了。 此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 关羽带来的军队已经在函谷关不远处驻扎了好几天,目前已经有过几次小试探,但暂时两边都还没有大动干戈。 毕竟函谷关这个地方实在是天下雄关,强行进攻只是找死! 守在这里的人是大将张济,还有他侄子张绣以及不久前被贾诩带过来的马超。 所以目前是贾诩在坐镇函谷关的军事。 因此在河东郡那边,郭嘉在负责那里当军师,驻扎在那里的军队则是徐晃带领。 也就是说,郭嘉和曹操将会对决了。 不过眼下北边的情况并不紧张,反倒是函谷关这边,情况有点微妙。 “啧!前几年你命人大肆修建函谷关,难不成就是为了今日这一刻?” 贾诩居住的院子里面,他正在悠哉悠哉地石板烤肉,哪里像是紧张地在准备打仗。 “大王,我最近烤肉技艺精进,石板烤肉比炙烤味道好多了,先尝一尝,看看怎么样?” 杨秋看着贾诩这几年越来越圆润的身体,然后一言难尽地坐到了此人的对面。 明明每天管那么多事情,为什么还能越来越富态。 尝了一口对方烤的羊肉,加上这几年昭国越来越流行的蘸料,确实味道不错,毕竟石板烤肉受热均匀。 “所以你在这里待了半个多月,就练就了这一手技艺?” “莫非大王心焦?但眼下局势,该着急的理应是对面敌军。函谷关乃天下雄关,强行进攻必是死路一条。 而若就这般驻军于此,其粮食定然消耗不起。我猜度他们正在寻觅其他出路,一旦此出路被他们找到,那好戏可就开场了!” 这是一个贾诩和李儒几年前就准备的陷阱,虽然不知道哪一天能用上,但他笃定未来必定会有人进攻关中。 函谷关虽然是天下雄关,但也不是没人敢进攻。 杨秋只是没想到,最后走到这个陷阱的人是关羽带着的军队,但杨秋现在也不确定对方会不会上当。 毕竟函谷关其实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秦函谷关,一个是汉函谷关。 如今的汉函谷关,经历汉朝接近四百年的开发,再加上黄河水的冲击,其实地形已经有些改变了。 因此,函谷关这条路其实已经有了漏洞,贾诩现在正在等待敌人挖掘出这个漏洞。 “沧海桑田,若未来关中地区依旧如此这般下去,几百年之后,关中地区恐将荒废,再不复昔日繁华。 到那时,长安估计便不再适合作为定都之地了。” 这个话题让贾诩没有想到,原本以为还要继续讨论关东敌军的事情。 “长安现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杨秋笑了一声。 “大概未来需要提倡种树。”
第169章 秦函谷关会成为天下雄关,那是因为在这个地方修建的关隘,东面正好就是一条弘农河,大军想要打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渡河,而这个河直接宽几十米。 所以当时秦国依据这个关隘,直接使六国不敢前进。 而函谷关后面,其实是一座拔高而起的稠桑原,周边普通峭壁那样,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攀爬。 秦朝的时候,这稠桑原就相当于原始森林,里面还有很多桑树。 那时候的地貌自然不是后来的黄土高原,这里有茂密的森林,以及深山里面数不尽的野兽。 古代人是不会贸然往深山里面行走的,不只是里面没有路,还因为各种野兽,毒虫,毒蛇,根本就不可能让人在大山里面正常生存。 所以通过函谷关之后,稠桑原中间也只有一条道路,也就是崤函古道。 这条道路非常狭窄,根本不可能大面积行军,但却是唯一通向关中地区的道路。 而天下关东关西的区分,也是从函谷关这里作为界限。 当然,可能有人想过要绕道,但是稠桑原再往南边走,西边是秦岭余脉华山,东边崤山。 而往北边走,那就是奔腾不息的黄河了。 黄河水流湍急,就在北边不远处还有个著名的三门峡,是个著名的鬼门关,在这里想要渡河,那就是做梦。 可是汉朝建国快要四百年,长安洛阳成为了两个朝廷的中心地带,除了皇室需要修建宫殿,士族权贵当然也要砍大量的树修建房屋。 于是这树就砍了几百年,稠桑原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原始森林那般凶险了,反而已经有些许小路可以通行。 不过对于行军打仗来说,这依然不算是什么好路。 但是接近四百年的变化,黄河水通过了北面稠桑原边缘,然后直接冲出了一个浅滩。 所以实际上,秦函谷关已经没办法彻底阻挡敌军了,因为有了其他路可以通过。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53 首页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