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薛宝钗上前道:“我有事与母亲商量。” 薛姨妈疑惑道:“乖女儿,有何事要和我说?” 薛宝钗认真地看着她说道:“我要入宫待选,请母亲和哥哥帮我打点。” 薛姨妈没有领会薛宝钗的意思,糊里糊涂的问道:“我们本也打算如此,自然会为你打点。” 薛宝钗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母亲,我不是要打点让我落选,而是我要中选入宫。” 薛宝钗记得原书中薛家进京的缘由是送薛宝钗入宫待选,乃因为“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善赏之职。” 如今也没什么不同,致使薛宝钗对这的理解更深了一些。 这是要替公主郡主选陪侍,也就是宫女和女吏,而如今的宫女女吏须得在宫中待到25岁方可出宫,没有特别的恩典,在公中蹉跎到25岁,出宫连嫁人都难了。 荣国公府的贾元春便是如此,所以贾家人才会一直担忧她在宫中的处境,更是后期为她的封妃欣喜若狂,就连一门双国公的贾府也没有底气给贾元春后路,何况薛家如今不过是一商户,所以之前薛宝钗才说入宫待选,她们原本是冲着落选去的。 说是让薛姨妈和薛攀打点一番,也是这其中不可说的规则,要落选却不能第一轮便落选,所以才需要打点一番。 而如今,薛宝钗提出的打点,是将她留到最后一轮,试试能不能选上。 “光靠哥哥去接触忠顺王府并不靠谱,我们需得做两手准备,哥哥在宫外与人结交是一条路,我在宫内能当上女官,是另一条路。” 牛痘之事重大,虽然乃是益于天下的天大的好事,可也是薛家如今能够买命的贵重法子,他们不可能随意的便撒出去了。 如今,帮忙试验的人皆是卖了死契给薛家的人,就连家生子也不知道有这回事,这事须得从密且得从快。 “若是我在公主郡主身边做的好,迟早有机会会被皇后召见,到时候我便寻个好时机,将此物呈上,这样也比哥哥在宫外交际搭上王府要安全的多。” 其实都有风险,忠顺王府与贾家不和,自然也看不惯薛家这等人家,何况薛家本也没有什么身份能被忠顺王府看在眼里,不过是因为与王家和贾家的关系,能够让人瞧上一眼罢了。 所以薛宝钗才让薛蟠一开始先去接触北静王,那位北静王风流潇洒,不拘小节,薛蟠跟着贾府交际,迟早有机会见到北静王。 只要见了北静王,便有理由给王府送礼,既然给北静王送了礼,又岂有不给其他王府送礼的理由。 他们这次进京便是不打算回来了,要将所有的家财都提前处置好,如今一时半会儿处置不完,却要将绝大多数带走,所以那么多钱财都要孤注一掷的赌在这上面,风险实在太大,薛宝钗才想进宫上个保险。 但其实将此事报告给皇后,也是有风险的,虽说皇后与陛下一体,此事重大,皇后一定会报给陛下,但是皇后也有家族,薛宝钗不知道皇后的品性,若是皇后将这功劳昧下,给了她的家族,薛宝钗也没处喊冤屈。 当然,这是对最坏情况的预想。 薛姨妈有些迟疑道:“可是入了宫,即便将这物呈上了,想出宫也更难了。”
第8章 若是陛下收到了这个牛痘防治天花的法子,必然会给薛家恩典,但薛姨妈清楚这给的恩典是什么,是原本薛家所求的性命和钱财。 如此一来,便更不可能让薛宝钗再祈求提前放出宫的恩典了。 “若你在宫中蹉跎到二十五岁再出宫,哪里还有什么好姻缘?” 薛宝钗根本就没想过什么嫁人的事,但这话当然不能对薛姨妈说,而是安慰她道:“若是我们落了难,也难有什么好姻缘。” 并且她入宫还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那神秘的一僧一道,薛宝钗想要躲着他们,“天子口含天宪”,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想必这些诡秘手段肯定是避着皇家的。 若非如此,没有什么镇压,这些拥有非凡手段的人岂不是可以无法无天了? 所以薛宝钗更倾向于,他们也是畏惧皇家和天子之气的。 薛宝钗自身便是有问题的,如今他们没有找上门来,但要是一直住在贾府,薛宝钗怕迟早撞上他们,被他们看出如今她的不同,还不如在宫里躲一躲。 最好的办法便是当薛家之事解决之后,若有渠道进言,便也将这一僧一道之事透露出去。 小到乡绅之女,商户之女,大到林黛玉的父亲高官大臣,还有贾家的国公府,这一僧一道都有出现,皇家难道不会对他们的行踪瞩目吗? 无论他们是否真有神异本事,圣上要处理的世家老贵勋,处处皆有他们的身影,又怎么解释的清他们有没有在其中搅风搅雨,圣上若是注意到了,必不会容忍这等人的。 若是真能逼得他们不能现身,或者说被天子所镇压,那时候薛宝钗才是真正安全了。 只是这些话并不能对薛姨妈说。 所以薛姨妈的心中仍有犹豫:“可是那些终究是你的梦中之事,若是没有发生,岂不是耽误了你的一生?” 薛宝钗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原来,薛姨妈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不过她也早有预料,只是一番话一件事,不能让她完全的信服。 薛姨妈怎么说也比薛蟠多活了那么几十年,自然不如薛蟠容易轻信别人的话,只不过是因为这话是薛宝钗说的,所以才信了半成而已。 这倒也没什么,等到进了贾府,她再将许多事情给薛姨妈透露一番,到时候薛姨妈一一验证了,自然会对她的话越来越深信不疑。 “那宫中岂是你可以呆得住的地方,我儿是自小娇生惯养的,如何去宫中当什么宫女女吏?” “虽然是选入学陪侍,可不知那些公主郡主的脾性,少不得要受委屈,就连国公府的女儿都要在宫中蹉跎年月,我和你哥哥实在想帮你,也是有心无力。” 说到底,薛姨妈心中还是想着能够将薛宝钗嫁进贾府之事。 薛宝钗如今不过才十一二岁,以薛宝钗自己来看,这年纪实在还小的很,但是在这里,疼爱女儿的人家已经开始为女儿相看了。 薛宝钗猜测,薛姨妈和王夫人早为这事有过打算。 王夫人想叫贾宝玉娶薛宝钗,而贾母想让贾宝玉娶林黛玉,都是出于对贾宝玉后路的考量。 便是如今贾宝玉再受宠,可长房是贾赫,长房长子乃是贾琏,如今只是因为贾母尚在,所以顶着国公府的牌子,但其实到了贾赫这一代,本也应是降等袭爵,到了贾琏这一代,更是降等袭爵。 到时候除了偌大的老国公府,贾琏继承的东西本也会少了一大半,更别说作为次房次子的贾宝玉。 虽说如今他是二房唯一的儿子,可是他头顶还有一个哥哥,哥哥是留下了血脉的,即便王夫人再偏心,可留给贾兰的一定不会少。 这不是王夫人一个人偏心便能决定的事,便是贾母也只能将自己的私房都偏给贾宝玉,更多的却是不能做的,因为这是祖宗家法。 若要打破这个规矩,不是王夫人这二房里的事,也不是贾家荣国公府的私事,而是整个贾家家族的事,虽说因着贾母尚在,宁国公府尊着荣国公府,但贾家的族长是宁国公府的人。 祖宗家法,不容置喙,若是贾母去世,她将自己的私财给贾宝玉再多,其他人也不过私下嘀咕几句偏心,但是她若要在公账上偏私,那宁国府作为一族之长,必然会出面阻止这事。 所以其实王夫人娶薛宝钗,想的已经很周全。一来薛家需要与贾家的联姻,因为薛家需要靠山,二来,贾宝玉自小金尊玉贵的长大,若是贾母去世分家,贾母有再多私财都给了他,恐怕他也生活不便,难以接受这落差。 三来,有贾元春在宫中蹉跎之事,虽说都盼着嘴上说着她迟早会成为嫔妃,可是这样的事,怎么说的准呢? 若是贾元春蹉跎到二十五岁,以宫女的身份出宫,也是需要薛家的家财才能让她在世俗中站得住脚的,贾府的亏空,难道王夫人会不清楚吗? 而她要是成了妃子便更好了,就连贾宝玉的前途都不用愁了,王夫人自然知道自己这儿子的性格,让他做个富贵闲人自是好事,心中也有期盼让他读书出息的意愿,若是一味找个一同玩耍,一同风花雪月的心气高的娇娇女,如何能叫他上进。 而薛家不同。薛家是商户,若是没有与王家和贾家的姻亲关系,他们如何艰难自是不用说的,薛宝钗会比林黛玉更懂得权势的重要性,也就是薛家更加务实。 何况薛宝钗还有一个舅舅叫王子腾,若是贾宝玉醒悟步入仕途,薛家也并非完全使不上力。 王夫人考虑周全,薛姨妈也并非是一拍脑袋,自然也仔细考虑过这些事情。 所以薛宝钗知道,凭自己几句话想要打消薛姨妈的心思,并不是一件易事。 不过来日方长,这事慢慢再说。 薛宝钗道:“我知道母亲都是为我打算,可是若我在宫中,难道不比住在贾府更能替哥哥撑腰?” “京中的产业是个什么情况,母亲应该也知道。那些掌柜在京众经营多年,和一些权贵认识,有了交情,父亲去了,哥哥又年幼,他们自然胆子大了,会欺辱我们。” “如今哥哥有心去学习,也免不得有些胆子大的掌柜,仗着年高辈分大,想要拿捏哥哥,这不是我们住进贾府能解决的问题。” 贾府再是荣耀,那也是从前了,一朝天子一代臣,如今,贾府的荣耀都靠着贾母顶着,底下的接班人一个比一个没出息,有实权的权贵,如今不过瞧着贾母的头衔和年纪辈分,给了些明面上的尊敬。 但要真是实打实的碰到了什么利益冲突,贾母难道会为薛家出面吗?何况她家的家奴都胆子那般大了,从中便可以瞧出,贾家如今是什么境况。 这些家奴对于下一代的主人根本就毫无畏惧之心,只哄着骗着,贾母一去。即便没有抄家之事,贾府也会立刻落败。 到时候更别说什么庇佑薛家的事了。 “靠别人的终究不如靠自己的,我若是进了宫,好歹我们与宫中有了联系,旁人便是瞧着,也要谨慎三分。” 就连太监出门,宫外的人也都格外恭敬,这便是在圣上身边和不在圣上身边的区别。 做公主郡主的宫女女吏虽说难以见到圣上的面,但伺候公主郡主,做公主郡主的伴读,也迟早有机会能见到后宫之主。 “至于我的婚事,母亲也不必担忧太过,若此事办得好了,便不能恩求提前出宫的恩典,圣上想来也不会将我随意安置,更有可能是指婚给信任的宗室。”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1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