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药物研发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过程。 然而丙戊酸钠的研发过程,完全是乔安从她的记忆里逆推而来。 她不动声色地引导着实验室向着她希望得到的结果上进行研究,这种种前提下,以至于从她提出方案再到研发出成功,哪怕加上后续的双盲实验阶段,一切都像是按了加快键一样。就连她曾以为会耗费诸多时间的审批环节,都在谢尔巴茨基公爵的招牌下,顺利得不可思议。 这导致这款药物在定价时有了相当大的削减余地。 就这样,这款横空出世的新药,以其优秀的广谱性、安全性及低廉的价格,堪称毫不费力地抢占了市场。 这几日,谢尔巴茨基公爵府的男女管家再次拆请柬拆得手软。 这对管家们而言已然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他们佯装抱怨最近累得手酸,脚步却是轻快的。 宴会上—— “你们听说没?那位伏伦斯基伯爵出事了。” “怎么了?” “他得罪了彼得堡的大人物,如今被逼得只能当兵远赴国外了。” “上帝啊。” 在这种社交场合,乔安总能时不时地听到一些她不知道的八卦。 提琴手沉醉地演奏着曲目。 乔安安静地站在靠近露台的位置。 有人看到乔安正有空闲,就大胆地走上前。附近的其他人,看到有人抢得先机,不甘落后地同样来到乔安身边。 她显然不知道,在外人眼中她的身影何等模样。 这位年轻矜贵的公爵家小姐,无疑是各个舞会上当之无愧的社交新星,无数人试探着与她结交,即便她友好却疏离地站在众人之外,然而她所落脚处即整个宴会的焦点。 这是谢尔巴茨基家的明珠,更是如今文字行业的风向标。 商人们像嗅到腥味的鬣狗一样,在她身边打转,以期能提前摸到对方又将搞出什么席卷全国的营销噱头。 如今全莫斯科还有谁不知道呢?这位公爵家的明珠无疑就是赐予人间卢布的神圣使者。 她即是卢布的化身。 这位全国一流报商、新晋药业大亨,人们纷纷猜想着她每签下一个名字,会有多少金钱从她的账上走过。 谁都休想阻挡人们对卢布的向往,凡是她参加的聚会舞宴,总有外地赶来的商人,拿着合作方案想要与她见上一面。 乔安客气地同每一个想要与她搭话的人问好。 事实上,这一世的她没有太多的雄心大志,无意劳心劳力地发展出一个商业帝国,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自得其乐的目的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过有时她也的确会遇到很有趣或者是眼熟的方案,或是出于鼓励,或是单纯地出于一种参与历史的凑热闹想法,她偶尔会顺手投资一笔。 到了旁人眼里,看到的往往是她那高得可怕的投资成功率。 时间一长,就有人将在宴会上成功得到投资的搭讪者戏称为“幸运儿”。 甚至有小报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报道每一次宴会后的幸运儿是哪位。 当又一年的春季,乔安在宴会上再次遇到向她推销自己的商人时,她礼貌地婉拒了众人,称自己目前尚有其他的计划没有完成,暂时没有精力考虑其他活动。 这不是推托之词,而是确有其事。 如今出版社那边一切都井然有序,周报、早报、书籍的销量都已平稳下来。 现在有必要再刺激一下销量,换言之,她惦念许久的签售会终于要闪亮登场了。 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总编辑,她没有讲解得太细,以免让总编辑陷入她制定的思维定势,弄出来的活动时代割裂性太强。 总编辑说:“有趣的想法!” 自从出版社成立,每项举措都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上,他听了乔安的想法立刻就断定,这一次他们又要当那个开拓潮流的先驱者了。 全员再次行动起来。 而他也没有辜负乔安的期待。 渐渐有读者发现报纸上连续登载了数期内容相同的预告。 “莫斯科首站!” “届时会有报社头牌记者……知名作者……” “诚邀一切文字爱好者&出版社支持者如期前往!” 硕大的文字,绝佳的版面位置,竭尽所能的彰显着存在感,向每一个读者展示它的内容。 …… 一场前所未有的签售会预告几乎点燃了整个莫斯科城。 临近签售会的那段时间,莫斯科火车站的车票数次售罄。 城中心的旅馆、公寓,不断有外地来的客人拎着手提箱入住。 广场上有马戏团趁机驻留,白鸽伫立在帐篷尖上,当鲜花、彩带、欢呼声在欢乐的气氛里散开来时,鸽子伸展开各自的羽翼飞向了天际、人流。 签售会的场地由谢尔巴茨基老公爵出面,借了他老朋友新投资建设的展览馆。 整个展览馆既残留着拜占庭式的外观,又综合了近些年一直在流行的古典复兴建筑风,内部不仅有极为高旷典雅的展厅,还附有堪称奢华的舞厅,正适合签售会结束后的舞会。 签售会当日,展馆前的一辆辆马车如织如流。 列文在侍者的指引下,从侧门进入了休息区。 太好了,幸好他没有迟到。 列文在进来的那一瞬间环视了一圈,毫不意外地看到了他兄长科兹尼雪夫的身影,哈,哪次重要的文学聚会能少了这位享誉全国的大作家呢? 然后他在看到正同科兹尼雪夫聊天的人时,双目睁大,他没想到本该远在巴黎的屠格涅夫竟然也来了。 而吉蒂身边,正站着一位气质典雅的夫人,对方侧戴一顶小巧礼帽,黑色的面纱从帽檐上垂露。两人身后是一扇暂时关闭的褐色门扉,列文猜测,推开这扇大门就可以通向正式会场。 除此之外,还有几位他不认识的绅士淑女。 列文同科兹尼雪夫的关系向来是说不清的微妙,于是便没去找他,而是向着吉蒂走去。 科兹尼雪夫见兄弟到来,毫不意外对方没有先过来跟自己打招呼,而是主动向着列文的方向走去,这带动了正与他交谈甚欢的屠格涅夫。 在场众人见这最后一位嘉宾已至,心道签售会即将开始,见到周围有人走动起来,就同样动身预备各就各位,便下意识地向着列文前进的方向也迈动了步伐。 就这样极巧合的,乔安所站的方向成为了众人的辐射核心。 从上方垂下的硕大水晶吊灯将明亮的光芒笼罩在每一个人身上,也照在墙壁表面的精致油彩上,映在画中人那一张张含笑的、带着快活神采的面容上。 画布内外的真假灯光相交织,模糊了现实的界限。 一场文学盛宴就此开始。 …… 摄像师托着玻璃干版照相机,眼疾手快地按下了快门。 画面就此定格。 作者有话要说: *注1:非我原创。度娘显示出处是《哈利波特与密室》,不过我翻了翻,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版本不同没有找到,一脸迷茫。 **注2:高尔基真这么说过,他在给作家柯罗连科写的信里就是这么写的(有兴趣的可以去度娘一下,还是巴金翻译的,大佬大佬)。没错,这封信是写给另一位作家的,但字里行间全是托尔斯泰。 他甚至直接在信里质问:“托尔斯泰他也应当死吗?为什么大自然就不在它的法则中作出一个例外,使所有人里面有一个人的肉体永生?” 高尔基:我跟你说,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托尔斯泰…… 柯罗连科:……?
第268章 安娜·卡列宁娜卷番外(有部分论坛体) 二十一世纪—— 一张拍摄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莫斯科的老照片,在苏富比拍卖行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匿名成交。这张被命名为《盛宴》的照片,拍卖价格仅次于身价1240万美元的《安格尔的小提琴》,由此成功跻身照片拍卖价格史。 次年,有收藏家实名登报表示,愿以1700万美元或等价艺术藏品交易此照片,但未收到任何回应。 #史上最昂贵的照片# 一道热搜登上各大社交网络。 “无恶意,但我还是要说,现在媒体人的业务水平真的垃圾。照片呢?为什么不把照片放上来让所有人瞧一瞧?” “别这样,媒体行业者感觉膝盖中了一枪。” “来了来了,我从拍卖行网站上找到那张照片了,等我上传!” “照片.jpg” “我●!这确定是拍摄自十九世纪的照片?这么清晰的吗?” “所以说它能保存下来真的很难得,也很珍贵。” “这构图,这光线,绝了!捧着我的相机,心口好痛,这就是天才与庸才的区别吧。” “默默保存,很好,我现在也是拥有1700万美元的人了。” “是我的错觉吗?我总感觉这个照片里的人物有点眼熟。” “啊,它是很好看啦,我也承认它的拍摄技术很精湛,对还原十九世纪的宴会历史研究也挺有帮助的,但是,嗯,我是说……它毕竟只是一张照片对吧?一千多万美元会不会有点过了?” “有钱人的心思真的好难懂。” “难懂+1。” “不行,越看越眼熟,有没有哪位朋友也觉得眼熟?” “悄悄地说,我大概知道它的价格为什么这么高。有个小道消息,那位竞拍成功的买家姓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个姓氏怎么了?” “十九世纪、莫斯科……等等,是我理解的那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吗?” “买家是陀翁的后人?!” “拜托,谁能搭理一下我。你们真的不觉得照片的这些人物眼熟吗?比如说这个侧着身子的大胡子男人?[盛宴.jpg][陀翁肖像.jpg]” “……?” “!!!” “好像!” “不只是陀翁,你们看看我圈出来的这个人,像不像康斯坦京·列文?还有这几个[肖像1.jpg][肖像2.jpg]……” “这不是像不像的问题,分明是一模一样!” “你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果说一开始还只是普通网友在各大社交网络上议论纷纷,随着这个发现被诸多博主、媒体转载,有关这张被命名为《盛宴》的照片,彻底引爆各大流量平台。 众人有所不知的是,早在这张照片在拍卖会上横空出世的那一日起,文艺界、收藏界就不约而同地纷纷将目光汇聚到了这张跨越了上百年留存至今的黑白相片上。 在外界还未意识到这张照片到底有何重要意义时,无数相关人士已心照不宣地默认了它的真实性,并在私底下开始核对照片上的人物究竟是谁。 当外界后知后觉地关注起这张照片时,照片的最终拍得者将自己连同好友数月以来的劳动成果,汇总成一篇图文翔实的文章,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出来。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59 首页 上一页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