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淮安参将归顺,按旧例对淮安守军进行收编。 按律处置其余违背军法的将官,调任淮安参将为宁国府参将。 袁松伯见陈青竹脸上丝毫没有惊讶之色,便知道这是故意为之了。 接过陈青竹批复完的题本,袁松伯打开看了看,有些不解地皱了眉头。 “神尊这是要宽待降臣吗?” “是以后其他州府也一如淮安处置,还是要分而治之?” 陈青竹道: “比淮安略降一等,官降一品。” 袁松伯眼中的不赞同之色更浓了。 他拱手正色道: “神尊,据属下所知,其他州府的官员,未必都如淮安参将一般胆小,手中也更不干净。让这样的人继续做官,岂不是坏了法纪,寒了人心?” 陈青竹对于袁松伯这样忠心又清正的下属,向来是很有耐心的。 她温声温色解释道: “百姓与士兵们,更关心自己拿到手的东西有多少,若无人刻意宣扬,他们不会在意他府他营之事。” “本座会派人监视这些归降官员,他们若今后踏实做事也就罢了,但有违法,定不轻饶。” “本座以为,就算是穷凶极恶的官员,若让他多活一年半载,能让他们治下的普通百姓与士兵少遭灾殃,少受伤亡,那也是值得的。” 袁松伯顿时怔住了,随即难得地面露羞愧。 就算有神尊坐镇,强攻城池也依旧无法避免伤亡。 我方士兵的伤亡肯定会让人无比心痛。 而敌方,在这场战争的过程中,许多百姓和士兵,也同样会因为备战,参战遭受很多苦难,甚至因此死伤残疾。 无论大魏的兵,还是渡厄军,都是由贫苦百姓组成的。 神尊改用温和的手段北上,无疑会让北上的过程,多一些主动开城投降的城池,少很多伤亡。 他只想着严明法纪,却没想过以如今的形势,还有没有必要像以前一样用强硬的手段与武力攻占每一座城池。 身为一个心怀天下,怜悯普通百姓的官员,他此刻难以抑制地充满了对陈青竹的感激与敬仰。 唯有神尊,才会平等地怜悯每一个百姓,并为之不惜大费周章。 也只有神尊,才有这份心计和手段,能在维持这样的仁慈后,保证自身政权的稳固。 这样仁慈强大的主君降临于世,是他袁松伯之幸,更是天下百姓之幸。 何其有幸,他在垂暮之年跟了这样一位英明的主君! 如今整个大魏的粮仓,富庶之地都在南都政权手中,大魏不仅不敢主动断绝商贸,还得担心南都治下不卖东西给他们。 若真有那一天,就算渡厄神尊不下令攻打,很多地方也迟早会因为缺衣少粮而崩溃。 如今是大魏朝廷的官员得求着南都治下的商人去卖东西。 自然也不可能像是往日那样严查关卡。 这自然给了民宣部可乘之机。 民宣部的舆论宣传人员,既有年轻力壮的地痞滑头,也有来自慈幼堂的一些聪慧机灵的孩子。 他们跟着商队,轻而易举就混入了大魏治下,将渡厄神尊治下的种种惠民政策,以及神尊政权的强大富庶,广宣于大魏疆土。 自然,淮安参将投降并得到优待的事,也一并传了过来。 三个月后 青州府 青州参将与青州知府两人齐聚府衙内厅。 青州参将焦虑地在内厅来回踱步。 青州知府则是坐在那里,心不在焉,一遍又一遍地捋着胡须,胡须都要捋秃了。 终于,外头进来一个衙役。 青州参将的眼睛顿时跟两个灯笼一样聚焦在衙役身上。 原本坐着的青州知府也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 “渡厄军到哪里了?” 衙役吓了一大跳,结结巴巴道: “大人……小的……午饭好了,小的只是来叫您和将军吃午饭……” 青州参将一脸晦气地挥了挥手: “不吃不吃,没胃口!” 青州知府也没好气地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吃什么午饭,不吃!” 衙役一脸悻悻地走了。 青州参将和青州知府对坐,长吁短叹,不断向外张望。 原来,两人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听说渡厄军北上了。 看样子是准备在过年前再占领一个府。 从两个多月前,得知淮安参将主动投靠渡厄神尊,不仅保住了性命,更是连官职都没下降,直接被调任成了神尊治下另外一个府的参将。 他们这才发现,原来渡厄神尊也并非一定要杀尽所有贪官污吏。 主动投降,是能为自己争取到生机的。 渡厄神尊是如此神秘又强大,听说就算拒不投降,神尊也能在千军万马中取下将领们的人头。 而且,就算神尊没这等本事,就凭神尊如今占据的是大魏最富庶的地盘,那也是强不可挡的。 如今还死忠于大魏,无异于自寻死路。 自打那以后,两人便私下联络着,准备向渡厄神尊投降了。 但神尊的军队那时候还在徐州,他们怕还没归顺神尊,就被大魏派兵给收拾了,也不敢太早表态。 第402章 争先恐后投神尊。 原以为青州离徐州也不算太远,或许要不了多久,神尊的军队就直接挥师北上了。 到时候,他们顺理成章地开城投降便是了。 谁曾想到,渡厄军竟没有直接北上,而是向西北方向去了豫省。 他们足足等了两个多月,期间提心吊胆,生怕出了什么变故。 好不容易等到渡厄军从豫省出来,重新回归齐鲁,接受了兖州的投降。 两人欢欣鼓舞,总算快要到他们青州了。 他们打探到消息,渡厄军那边透出风声,下一站就是青州。 他们赶紧派了人手去查探渡厄军的行踪,打算等渡厄军离七八十里左右,就好准备酒席,出城相迎。 期盼已久的事情,终于快要到来,两人难免开始忐忑不安。 担心自己不能像是其他投降的官员一样,降品而袭,甚至渡厄神尊根本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也担心自己手下的人背刺,把他们这两位上官交出去做投名状。 越是忐忑,时间就越显得漫长。 终于,在下午酉时初,他们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 两人同时站起来,迫不及待地问: “渡厄军来了?” 探子是青州的一位普通守军,对自己打探到的消息也十分遗憾。 他一脸沉痛地道: “回禀大人,没有。渡厄军去济州府了。” 青州知府与参将顿时满脸不能接受: “不可能!” “先前不是有风声传出,说渡厄军就是往咱们青州来了吗?怎么会突然去了济州府?” 他们都准备好要招待渡厄军在青州过年了。 “对啊,他们这一去济州府,谁知道又要耽误多长时间!” 探子道: “因为济州知府和参将,直接带着人出城两百里迎接渡厄军。” “那慧岸将军觉得济州知府与参将诚心可嘉,就转道去济州府了!” 青州知府与参将先是一脸被雷劈了的表情,随即就咬牙切齿。 青州参将满脸愤恨地狠狠吐了口唾沫: “呸!没想到那济州知府与参将竟是如此不要脸皮!慧岸将军明明早就透了风声,说要先来我们青州,他们居然半道截胡!” 青州知府同样气得胸口上下起伏: “我从未见过如此谄媚,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些人真是枉读圣贤书!” 两人义愤填膺地把济州知府与济州参将好一通骂,然后才想起正事: 济州府离京城可比青州要近不少呢。 而且渡厄军已经占领了豫省不少地方,直接从济州府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那他们青州府,不就被撇下了吗? 这样一想,两人顿时坐不住了。 赶紧带着一干人马去济州府求见慧岸将军,表明自己归顺神尊的诚意。 慧岸一路带兵北上,顺利到不可思议。 她以前跟着父兄东奔西走,也熟读各家史书与兵书,就从未见过如此奇景: 一路所遇的州府,县城的官员,几乎都是争先恐后地投降。 虽然每一个城,她都怀疑过是大魏朝廷的陷阱,严加考证后才进城。 但每个城最终的结果都证明,完全是她想多了。 这些大魏的官员,他们真的是诚心诚意想要归顺神尊。 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乖顺得就如同一群小绵羊。 她一路行来,除了顺手剿灭当地盘踞已久的山匪水匪,杀些恶霸势力,几乎没正经打过仗。 每离开一个府,等着她的就是下一个府的政务或军务长官,一个比一个诚心的迎接。 这些人,无不是争先恐后向神尊投降。 京城 乾清宫御书房 裴轩拿着一卷文章,很有礼貌地向乾清宫门口的太监塞了银子,请他前去通传。 “公公,劳烦向陛下通报一声,我新写了一篇文章,想请陛下批阅指教!” 他刚满十三岁,身量拔高许多。 身着一身绯色白毛领大氅,金玉冠冕,五官精致中带着英气,站在雪后初晴的天空下,委实是风仪摄人。 那太监得了打赏,又以为裴轩向来得宠,立即颠颠地去向永安帝通报。 然而,刚一进御书房,便被迎面飞来的一块砚台给砸中了。 他的脑门上立刻就溢出鲜血来,但他却完全顾不得这些,赶紧跪地求饶。 上首的永安帝面色阴沉地紧盯着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何事?” 那太监战战兢兢道: “陛下,裴二公子求见,说是有新的文章请您指教……” 他以为,这位裴二公子在陛下处如此受宠,又表现得这般上进,定是会叫陛下阴郁的心情好转。 但紧接着屋里却是一阵让人心惊的沉默。 好半晌,永安帝那几乎可以滴水成冰的声音传入耳中: “叫他滚!” 传话的太监如蒙大赦,赶紧离开。 顾忌着裴轩向来受宠,他没将永安帝的话原话转达,而是委婉道: “裴二公子,陛下心情不佳,您还是改日再来吧。” 裴轩看这传话的太监额上有个红枣大小的血窟窿,身上满是墨汁,也是吓了一大跳。 知道对方是因为帮他传话才遭此一难,他连忙温声安慰,又给了一份银子,还亲自带着去找专门给太监诊治的宫中医官—— 这太监虽然只是个乾清宫传话的太监,却也不是他可以轻易得罪的。 裴轩对于自己得罪不起的人,向来很周到。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02 首页 上一页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