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泽:失策,看走眼了。 不过气鼓鼓的小霍很可爱,连刘彻卫青这些了解霍去病的长辈都觉得有趣。 刘彻顺带又多关注了两个少年,嗯,能让神兽记住的肯定有点过人之处,那就是他未来的人才,早就培养,早点给他干活√ 别说,白泽还真的顺带让刘彻把苏武也招来,圆了直播间观众的梦。 (我宣布,大汉最强少年天团成立!) (可以可以,这阵容不能说最强,但是也没有谁能超越了吧?) (那肯定,同时代哪里还能再找出两个UR,而且还得是年龄接近的。) (嘎嘎嘎杀疯了.jpg) (很好,从大汉少年天团第一个团粉就是我了[叼玫瑰.jpg][酷.jpg]) (+1) (+身份证号码) 卫长公主因为喜欢跟着表哥一起玩,所以连带着成为小团队的半个成员。 嗯,主要因为她是女孩子,老是和几个男孩一起玩多少有些融不进去。 不过无所谓,卫长公主决定自己组个,并请神兽给她也介绍几个优秀的女孩子。 白泽思考半天,给她介绍几个人,并诚恳的表示:“历史上女孩子能留下名字的总是极少数,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并不是说偌大的大汉就找不出几个优秀的女性。但吾不知道不要紧,汝等可以自己去创造历史。” 因为有神兽在背后撑腰,刘彻又纵容长女,哪怕卫子夫多有顾虑,也只能看着长女轰轰烈烈的搞起事来。 “咱们大汉的公主素来的有任性的资格。”刘彻对她的顾虑不以为意,他身边的女性就少有不彪悍的,不论是老刘家的还是嫁入老刘家的,都一贯有自己的主意,哪怕是看似谦恭温和的皇后自己,不也很有自己的主见吗? 男人都是双标的,尤其是皇帝,他喜欢的女人那肯定要温柔动人,至于女儿,那当然是想干什么都可以。 大汉公主的彪悍也正是有前辈做典范,也是老刘家的皇帝纵容出来的。 换做你带宋的公主,哪怕有牛逼的太后,可是公主又能做什么呢?被磨磋的......所以皇帝爹的态度是真的很重要。 总之,白泽对小公主的玩闹一般的行为还是有些期待和看好的,就如同跑去搞慈善的陈阿娇,弄了幼老院,收留一些孤儿和老无所依的老人,给他们找一些简单的手艺活,老的养大孩子,大孩子照顾小孩子,自己每个月让人送一些银钱过去帮衬一下。 规模不大,但是也是帮助了不少人,据说最近正在看看能不能给那些孩子学些什么东西,最差以后手上有门技术,也能立足社会。 然后一边还想办个女学,后来又把文案送进宫里。 女学这种东西,要么是有女大家出面,或者宫里出面,会容易的多。 至于公主府么,嗯,陈阿娇她亲娘的名声挺响亮的,也让家长们挺不放心的。 陈阿娇本人现在只是公主府的养女,哪怕帝后多有赏赐看重,又能有多少人卖她面子呢?而且她也得避几年风头,不太好出面。 如果定位不以贵族少女为主,那么中下阶层其实也不错,但是还是那句话,人家自己就可以请人去府里教学,为什么要送女儿去学习。 这年头,官学私学都还没有那么盛行,哪怕是家中的男丁,也不一定是外出学习的,大家都更喜欢请私教。 这都不是重男轻女的问题了,而是没有那个习惯。 至于底层,基本没可能,底层百姓家生活都艰难,学习更不在范围内,除非去上学还有银粮可以拿。 一时倒贴可以,难的是一直倒贴。 所以最好还是自上而下,上面的人重视女学,形成一个时尚,下面的自然有样学样,女学成为被追捧的东西,才更容易发展起来。 卫子夫接到策划方案后还挺意外的,老实说她还以为这位根本不会搭理她呢。 在没有利益关系下,她当然不介意抬抬手。 何况,这确实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 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说,卫子夫也是有讨好陛下和神兽的意思。 天子对自己这位表姐多有眷顾,东西递到她这里来,若是不通过,只怕免不了揣测她是不是有意为难。 至于神兽那就更别说了,对这些事情一向上心。 当然,卫子夫扪心自问,身为女人,对于女学也确实是好奇感兴趣的。 如果从前告诉她可以去上学,她愿意,想来是愿意的。 卫家人向来都懂得抓住机会。 在来大汉的第三年,白泽看着官学在大汉遍地开花,女学初步有了雏形,最贫困的百姓也能有一件裹体的麻衣,书籍不再昂贵不可及,水泥铺成一条条光洁的路,而那些高产的作物已经破土而生,长出了嫩芽。 百姓脸上有了笑容,生活越过越有了奔头。 如果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汉武的兵戈才整装待发,曾经的耻辱尚未洗刷,彼方的敌人虎视眈眈。 但这没什么,因为这是元朔之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谁也不知道,大汉的强盛之路才刚刚开启,现在这些不过是起点。 如今已经颇为满足的大汉百姓还没有看见真正强盛的帝国。 但是白泽有那个耐心,它其实并不迫切,它的时间还很长,它会等到那个时间的到来。 它想要亲眼看见那一幕,那个大汉走上世界最强之路。 如果可以的话,它还想看见大汉的旗帜插满各个大陆。 刘彻知道它的想法的时候欣然笑后,又叹道:神兽,你比彻还有信心。 白泽笑了笑,因为你是汉武帝嘛。
第69章 番外1 元朔这个年号取的时候,也许就有了预兆,从新年号开始,每一年都是好消息,捷报频传。 元朔二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幸亏朝廷早有准备,援兵早已事前抵达,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不但击退来犯,而且还反围剿了这支大军,斩首数千。 不但如此,在朝廷的调兵遣将下,李息从代郡出发,卫青从云中郡出发,率大军向西共同进攻匈奴。 在这一战中,卫青打到了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他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斩杀匈奴二千三百人,又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 而后,卫青又率领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此一役,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 考虑到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于是皇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又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这两个郡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这一战意义非凡,此后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不但被解除,而且汉朝还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满朝欢欣鼓舞,举国上下同庆。 这是大汉立国以来对匈奴作战最大的一次成果,也是真正改变汉匈局势的一次战役,卫青因此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其部将苏建、张次公随征有功,分别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 苏建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但是他儿子就是苏武,苏武牧羊的苏武。 苏建本身也是一个人才,在从关东迁徙10万人屯垦朔方,苏建就被任命主持筑造朔方城事宜,并擢任卫尉。 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上得了战场打仗杀敌,下得了厅堂处理政务的全能型人才了。 儿子能在匈奴坚守那么多年,本身也是当爹的是以身作则。 元朔六年的时候,卫青再次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杀死匈奴一万多人。 而当时苏建与赵信的军队合为一军,共三千多骑兵,然后遇到了匈奴单于的兵马,交战一天多,军队即将全军覆没。 面对军情危急,匈奴厚利诱降,本来就是匈奴降将的赵信,在大汉受封翕侯,享受着荣华富贵,却带着剩余的近八百骑兵,跑到匈奴单于那里投降。 而苏建以几千军队抵挡匈奴单于的几万人马,奋战一天多,坚持到了最后也没有投降,最后逃回了大汉。 有父如此,他的儿子比之更有恒心和毅力。 后来苏建罢免为平民,之后复起,担任代郡太守,最终死在代郡太守的位置上。 父子薪火相传,一代更胜一代人。 而时间往前推一年,也是大汉战果辉煌的一年,数路大军齐出,卫青再一次创造了奇迹,在匈奴人认为大军不可能抵达的时候,从天而降,带着锋利的刀兵收取战果。 当时军对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当时在宫中的皇帝接到战报,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 卫青的三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 这场大战有多辉煌呢? 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都受到武封赏,得封侯爵。 在汉代封侯说难不难,说易不易,难的李广难封,李广也算是功劳颇多的老将,可是始终达不到受封的门槛。 而说容易也容易,一场惊世的大战,就足以摄取无数战果,让大汉封侯者遍地走。 也正是因此,大汉从上到下对打仗充满狂热和渴望。 谁不想跟着卫大将军一战封侯呢?几代的荣华富贵就在眼前,谁不想分一杯羹呢? 而这也是平民百姓最容易出头的机会,读书授官?那需要的时间太漫长了,最后还不一定能成呢? 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自己未必不是那个将啊?万一呢?那从此就是该换门庭了。 所以,全民好战,军事狂热帝国从此诞生了。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吾家有子初长成。 嗯,就是说霍去病长大了。 白泽在让他去从军和不去之后徘徊不定老久,历史在十八岁一战成名的冠军侯确实是风采卓绝,越古迈今,如同奇迹一般,仿佛是上天欲助大汉成就不世伟业而特地降下的绝世将星。 可现实来说,这是它看着长大的孩子,哪怕再多保命符,也是不能让它放下心的。 当然,从来都很有自己主意的霍去病显然并不以谁的意志而改变。 他果断自己偷溜,跟上军队去了战场。 …… (所以说,有些历史注定不会改变哈哈哈。) (这一年,冠军侯就是要让自己的名字响彻天地。) 白泽:emmm行吧。
第70章 番外2 仅率八百骑兵,远赴匈奴腹地,一战斩首两千余,包括匈奴的不少高官贵族,勇冠全军,被天子封为冠军侯,袭一千六百户。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65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