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想了半晌,表情明显是在回味,随后,冲着箩筐后的武大郎竖了个大拇指,一脸佩服道:“店家,这包子跟肉…不,这比肉还好吃,你家的手艺真是这个。” 说完,舔了舔嘴角,大手一挥,又买下了两个。 这倒是让旁边的人不乐意了,忍不住抱怨着:“这买两个还吃的完吗?” 那汉子也没不讲理,挠挠头说道:“我带回去给自家老母吃。” 此话一出,抱怨声便小了许多。 旁边不少人见壮汉的反应,原本犹豫不决的心瞬间倒了阵营,一窝蜂地拥了上去。 毕竟肉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现在只区区三文钱便能吃上比肉还好吃的东西,真真是太划算了。 这买到手的人一口咬下去的反应跟先前的汉子没什么区别,顿时更加惹人注意了。 一传十,十传百,有不少人又匆匆地赶了过来。 很快,口蘑馅儿的包子便被人抢光了。 武大郎只好为难地对后面排队的人解释,“今日没有口蘑的了,客人您要不看看其他的馅儿?” 这话引得不少人抱怨,鉴于店家的态度,只好不停地嘱托着武大郎明日多准备一些。 这样一来二往,剩下的两种馅料也卖的十分火热,眨眼间只剩下了寥寥几个。 经此一遭,武大郎这包子的名头算是打出去了,若说起渡口那个成日摆摊的矮子还有些模糊,若是说渡口那个做蘑菇比做肉还好吃的大郎包子摊,可是一提一个准。 久而久之,这路过渡口的船员和官家也晓得了这里的包子好吃,甚至有不少外地人专门守在渡口,就为了等着那一口热乎乎的口蘑馅料,执念不可谓之不大。 而旁边的刘弗夫妻俩,早在那人说出比肉还好吃的话后,就傻眼了。 尤其是臧二娘,开始她还不以为然,觉得素包子怎么可能比肉还好吃呢。 直到身边所有人都这样说,甚至原本摊子前的客人都被勾引过去后,她才敢相信是真的。 往后的每一日,在武大郎这个优秀同行的衬托下,夫妻俩的包子是越来越难卖,一天下来甚至连本金都赚不回来,两人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 …… 武大郎这边进行的很顺利,但王婆那边就不太好了。 今日的王婆再次坐到茶摊前,眼神时不时地瞟向李家的胡同里,面上有着明显的焦躁。 接连几日,都没有看到李家的动静,这让王婆不禁心生怀疑,甚至想要去上门拜访一番。 潘金莲怎么会给她反应过来的机会,眼见对方要按耐不住,便装作碰巧地偶遇一番。 给这贪心的老虞婆加加砝码,挂钩的鱼儿可不能跑了。 趁着王婆回屋的功夫,潘金莲稍稍打扮一番,将满头青丝盘成未婚少女的发髻,艳红的口脂浅浅地擦在嘴角,原本沉着冷静的眸子微微一闪,在刹那间缓缓变得柔和羞怯。 肤如凝脂,人若桃花,眼角微微一抬,眉目间春色撩人,真真是勾去了半条魂。 见没有遗漏,潘金莲便转身向李家巷子走去。 待算好往日里王婆出现的时间后,她便迢迢地走出去。 王婆刚刚坐下,迎面抬头便见到体态轻盈,身姿如燕的李家小娘子。 那如花似玉的可人模样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王婆眼睛顿时一亮,快速地迎了上去,可算是等到了这笔大生意。 “李家小娘?”王婆面色和善,笑意盈盈,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平日里和蔼可亲的邻家婶子,那晓得私下这样蛇蝎心肠。 潘金莲装作碰巧的模样,转过身来,羞怯地叫了声婶子。 那小女子姿态看的王婆更是喜上眉梢,她热情地打着招呼:“小娘子要去哪里,可曾用过晌午饭?” 潘金莲右侧挎着一个小小的木篮子,小声回道:“多谢婶子,奴家已经吃过了。” 说罢,抬了抬手臂,“家中糙米不多,奴家想要去往集市买些回来。” 这王婆一拍大腿,面色有些嗔怪道:“今日只留你一人在家,能吃得下多少糙米,干脆去婶子家拿一些,舍得还要走许久。” 潘金莲眉头微皱,似是有些难为情,面上便想要推脱,“婶子,这样太麻烦您了,奴家……” 王婆装作大方的模样,连连摆手,满是热情地说道:“这有什么可麻烦的,这样漂亮的小娘子我还巴不得多来几个呢,可真是蓬荜生辉哩。” 在王婆不停地撺掇和潘金莲的刻意纵容下,两人拉拉扯扯地进了茶摊。 王婆很是热情地拉着潘金莲坐下,没有先去找糙米,反倒是倒了一杯清口的茶水推了过去。 嘴里还笑着说道:“这几日的天真是越来越热了,刚刚站了一小会儿,就口干舌燥的,李家小娘,尝尝我这摊上最爽口的茶水。” 潘金莲连连摆手,面上涌现几道潮红,像极了家中不善言辞的乖乖小女,清澈而干净。 王婆见潘金莲还有几分拘束,便随意扯了几句李家父子,只是几碗茶水的交情到了她嘴里好像一起上过刀山似的,熟得不得了。 潘金莲心底有几分好笑,面上不显,装作一副认真的模样,原本耸起的肩膀也渐渐落了下来,像是放松了陌生人间该有的警惕。
第12章 穿成潘金莲的第十二天 王婆的确有张巧嘴,在她天花乱坠般的描述下,两人的熟稔程度直线上升。 王婆见潘金莲渐渐放松下来,神色一闪,仿若不经意间问出了自已好奇的问题: “小娘子瞧着年方二八,甚是可怜,可有婚配?” 潘金莲心中一凛,也总算等来了这婆子的试探,面上的娇羞更甚,如同花坛深处的冒芽月季,她羞怯地摇了摇头,小声地摇了摇头:“不曾。” “家中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因我婚事焦灼,便遣我来堂叔这里,求得一门好亲事……” 王婆听到这话,心中更是高兴,这岂不正如了她的意。 几日前李家父子恰巧因生意匆匆出门,在潘金莲的渲染下更是不得已而为之,这般无奈的姿态更是助长了王婆嚣张的气焰。 她眉目一转,笑着捧场道:“咱家小娘子如此貌美,哪需得担心找不到好夫婿呢?” 潘金莲羞怯地笑了笑,对王婆的话显然是有些害羞,轻声细语却也包含着期待道:“奴家不求得大富大贵,但求许正妻之位,相守一生。” 这一句正妻之位放在平常娘子的嘴里,便有几分突兀。 然而放在两人的对话中,一个貌美如花却胆小含蓄,一个巧舌如簧而心中有鬼,愣是察觉不出有什么问题。 潘金莲微微低头,这句话当然是故意说给王婆听的,得先让她起了坏心,才能更好地自讨苦吃。 王婆果然有些心虚,她忙不迭地点点头,笑着附和道:“这是当然了,这许了正妻之位,才是那顶顶好的娘子。” 说完,便一拍脑袋,装作忘记的模样,笑着赔罪道:“瞧我这记性,都忘记了给小娘子找些糙米,你待等着,我去趟后屋。” 潘金莲面上点点头,心里则有种不动声色的冷笑,这老虞婆真是老奸巨猾,怕自已漏了馅,便赶紧转移话题,看来想要对付她还得下更重的饵料。 不一会儿,王婆便拎出一个麻布袋子,热情地招呼着潘金莲的小篮子,一边往里倒糙米,一边不停地拉近着关系:“小娘子平日里烦闷便可来这茶摊坐坐,反正也就老婆子一个人,无聊的很。” 潘金莲羞怯地点点头,胳膊上挎着篮子,告别后便转身向李家巷子走去。 在潘金莲若有若无的言语暗示下,王婆对她的身份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怀疑,所以在防范上也弱了很多,不再整日盯着巷子看。 潘金莲也趁着王婆回屋,正大光明地回到小木楼里。 今日的武大郎在晌午前后挑着扁担回来了,刚靠近灶房便闻到一股浓浓的糙米味道,面上一顿。 自从两人搬到这里,武大郎整日除了买些必要的食材外,便很少买其他的了,突然出现的糙米味道显得十分突兀。 他凑上前,便见潘金莲在瓦罐中煮米,好奇地问道:“娘子,你今日出门买米了?” 潘金莲摇摇头,纤细的手指捏起勺边,搅了搅底下的米糊,“今日奴家做了些饼子,去了隔壁的王婆家中,她便给了奴家些糙米。” 武大郎恍然,心中为潘金莲与别人交好关系而高兴,面上笑着说道:“那等下,我再去感谢一番。” 潘金莲不慌不忙地摇摇头,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王婆说她家儿子前日染了风寒,担心传染给他人,走时嘱托奴家近日不要上门。” “所以,大官人还是暂且等等吧。” 武大郎点点头,不禁有些感慨王婆的善良,同时担心自家也染了风寒做不得生意,接下来的几日竟真绕着王家走,总是和王婆一早一晚地岔开。 若不是两人此刻都忙于其他的事情,潘金莲的谎话还真容易被揭穿。 也是知道这个道理,潘金莲想了想,干脆找个更直接的理由把武大郎支了出去。 “大官人,”她顿了顿,轻声细语道:“几日下来,银子也挣了些,不若我们寻间店铺专做包子,这样可好?” 武大郎微怔,他之前只是一个走街串巷吆喝炊饼的货郎,虽然现在挣得多了一些,但哪能开间店铺,这不行不行。 这样一想,他连忙摇头,眼里满是对自已的不信任,“娘子,我怎么能开店呢。” 潘金莲神情里满是鼓舞,笑着说道:“怎么不能呢,奴家见每日的包子卖的很好,想必大官人开了包子铺后,每日不用走很远,也能做更多的生意呢。” 这话说得武大郎心中一动,面上便有些犹豫。 曾几何时,他常常望着集市里的店铺发呆,眼里满是羡慕,可,可是自已能做好吗? 潘金莲见武大郎有些动摇,便继续开口劝导道:“大官人,您可以去渡口瞧一瞧,看看哪家的铺子要出租,等着生意稳定下来,再做决定也不迟……” 这个办法有些折中,既给足了武大郎考虑的时间,又能让开店提上日程,等到真的作出决定,即便是后悔也舍不得了。 果然,武大郎眼睛微亮,纠结半晌后还是决定按照潘金莲的说法,先去打探打探情况。 这样的话,就能很大程度的减少因为武大郎被戳穿的风险。 一连几天,武大郎都是兴致冲冲地去,高高兴兴地回来。 …… 解决了武大郎,潘金莲便数着日子和王婆碰面,忙得不亦乐乎。 几乎次次都是踩着王婆按耐不住的时候出现,生生她留下了一个胆小生怯,不爱出门的印象。 今日便是在王婆的热情邀约下,又一次走进了茶摊。 潘金莲那独一无二的美艳相貌和温婉气质的确给破旧朴素的茶摊带来一丝光彩,显得周围的摆设都亮堂了许多。
言情书网:www.bgnovel.cc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4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